-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古今家戒》敘·原文及翻譯文言文
《古今家戒》敘·原文及翻譯
蘇轍
《古今家戒》敘①
。ㄋ危┨K轍
老子曰:“慈故能勇,儉故能廣!被蛟唬捍葎t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愛(ài)之深,故其為之慮事也精。以深?lèi)?ài)而行精慮,故其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賢于人,勢有所必至矣。轍少而讀書(shū),見(jiàn)父母之戒其子者,諄諄乎惟恐其不盡也,惻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jiǎn)韬,此父母之心也哉!師之于弟子也,為之規矩以授之,賢者引之,不賢者不強也。君之于臣也,為之號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則諫,否則去。子之于父也,以幾諫,不敢顯,皆有禮存焉。父母則不然。子雖不肖,豈有棄子者哉?是以盡其有以告之,無(wú)憾而后止!对(shī)》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把饙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雹诜螂m行潦之陋而無(wú)所棄,猶父母之無(wú)棄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倫之極也。雖其不賢,及其為子言也必忠且盡,而況其賢者乎?
太常少卿長(cháng)沙孫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賢,能就其業(yè)。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為《賢母錄》,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戒》,得四十九人,以示轍曰:“古有為是書(shū)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為此合眾父母之心以遺天下之人庶幾有益乎!”轍讀之而嘆曰:“雖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聞父之聲則斂手而退,市人之過(guò)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無(wú)以發(fā)之耳。今是書(shū)也,要將以發(fā)之歟?雖廣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來(lái)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將益廣之未止也!
【注】①敘,即序。②“《詩(shī)》曰”句,出自《詩(shī)經(jīng)大雅泂酌》。泂,遠。潦,指活水。
饙饎(fēnchì),蒸飯、煮酒食。
譯文:
老子說(shuō):“做到仁慈就能夠勇敢,做到節儉就能夠廣大!庇腥藛(wèn):“仁慈,怎么會(huì )變勇敢?”回答說(shuō):“父母對于子女,愛(ài)之既深,所以為他們考慮的事情很多也很深。因為深?lèi)?ài)的情感所以才能夠做到精深的思慮,所以他們?yōu)榱吮Wo子女躲避災禍就很迅速,而為子女成就利益也十分果敢,這就是仁慈能夠導致勇敢的原因。并不是因為父母比其他的人賢明,這是形勢必然到這步啊!蔽倚r(shí)候讀書(shū),看見(jiàn)父母告誡他們的子女,不厭其煩惟恐有說(shuō)不到的地方,傷心地惟恐子女聽(tīng)不進(jìn)去勸告。那人感嘆道:“是啊,這就是父母的心!”老師對于弟子,給他們立了規矩傳授給他們知識、本領(lǐng),賢明的人引導他們,不賢明的人也不勉強他們。君主對于臣子,對他們發(fā)號施令告誡他們,對賢能的給予官職,對于不賢能的不授予官職。臣子對于君主,可以的話(huà)就諫諍,不然就離職。兒子對于父親,用隱約的言辭勸諫,不敢太顯露,這都是因為禮儀的存在約束著(zhù)。父母就不這樣了,兒子即使不好,哪有遺棄兒子的呢?所以他們竭盡所能教給子女,直到?jīng)]有遺憾才停止!对(shī)經(jīng)》說(shuō):“從遠方酌取流水,從那里舀取注入此中?梢哉麸堉缶剖,不僅僅是君主,更像是父母子女的關(guān)系!奔词故潜奥搅魉膊粭壢,就像是父母不遺棄子女一樣。所以父母對于子女,是人類(lèi)倫理道德的極致。即使他們本身并不賢能,等到他們和自己的子女說(shuō)話(huà)的時(shí)候,一定會(huì )竭盡所能的,更何況那些賢明的父母呢?
注釋
翻譯
練習和答案
【 《古今家戒》敘·原文及翻譯文言文】相關(guān)文章:
《三戒》柳宗元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9
柳宗元三戒原文翻譯05-26
柳宗元的《三戒》原文翻譯09-22
柳宗元《三戒》原文翻譯07-01
韓愈的三戒翻譯及原文06-04
柳宗元三戒原文及翻譯06-20
張中丞傳后敘原文及翻譯10-28
《他鄉敘興》王勃原文翻譯06-07
孔子家語(yǔ)·在厄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