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戰國策·燕策三 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fā)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chē)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謶植桓易躁,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jiàn)燕使者咸陽(yáng)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yáng)奉地圖匣,以次進(jìn)。至陛下,秦武陽(yáng)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yáng),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jiàn)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鼻赝踔^軻曰:“起,取武陽(yáng)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jiàn)。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cháng),操其室。時(shí)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shí),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wú)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shí),侍醫夏無(wú)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chuàng )。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yǔ)的解釋?zhuān)徽_的一項是( )
A.秦王還柱而走(通“環(huán)”,繞)
B.愿舉國為內臣(全、整個(gè))
C.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信件、信函)
D.荊軻奉樊於期頭函(雙手捧著(zhù))
2.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用法與其它不同的一項是( )
A.使畢使于前 B.嘉為先言于秦王曰
C.燕王拜送于庭 D.生于憂(yōu)患,死于安樂(lè )
3.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yǔ)。
軻既取圖奉之,發(fā)圖,圖窮而匕首見(jiàn)。
4.下列句子分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了荊軻勇敢的一組是( )
、偾G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
、谇匚潢(yáng)色變振恐
、矍G軻顧笑武陽(yáng),前為謝
、苣艘湄笆滋崆赝
、萸赝鯊蛽糨V,被八創(chuàng )
、抟兄,箕踞以罵
A.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5.下面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易水送別,慷慨悲歌,荊軻做好了以身赴死的準備。
B.秦臣蒙嘉同情燕王,贊賞荊軻,所以巧言討好秦王,引見(jiàn)荊軻。
C.秦武陽(yáng)隨荊軻刺殺秦王,卻被秦王的威風(fēng)嚇倒,差點(diǎn)暴露此行動(dòng)機。
D.荊軻刺殺秦王未成,因為他想要挾秦王,定下條約,報答燕太子丹。
6.司馬遷《史記》中對荊軻刺秦王主要情節的記載,幾乎是照錄了上面的選文。上面選文最后一句話(huà)是“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史記》中則寫(xiě)作:“于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久!蹦阏J為哪一句更富有表現力?為什么?
答案;
1.C(“函”在這里是名詞作狀語(yǔ),“函封”就是用匣子封好)
2.B(B項中的“于”是“對”的意思,其它三項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
3.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kāi)地圖,地圖全部打開(kāi),匕首就露了出來(lái)。
4.D
5.B
6.提示:“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备挥斜憩F力。因為這里用急促短句,突出地渲染了當時(shí)的緊張氣氛。而“于是左右既前殺軻,秦王不怡者良久!钡墓澴鄤t顯得舒緩得多!皵亍北取皻ⅰ憋@得更有力;“目眩良久”較之“不怡者良久”,更突出了秦王的驚魂未定,與上文驚心動(dòng)魄的緊張場(chǎng)面相呼應。
【戰國策·燕策三 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戰國策·燕策》閱讀答案及翻譯09-06
《戰國策·燕策三》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7-18
《馬說(shuō)》《戰國策.燕策二》的文言文閱讀答案07-29
文言文閱讀訓練題含答案08-24
《景公出游》文言文閱讀訓練含答案10-23
《豫讓論》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訓練含答案05-13
陳元方候袁公文言文閱讀訓練提高題含答案08-09
《狼》閱讀能力提高訓練題含答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