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目標
1.能寫(xiě)會(huì )說(shuō)明義課文中的詞語(yǔ)。
2.能概括故事內容擬出小標題。
3.能抓住細節來(lái)分析人物形象。
學(xué)習過(guò)程
一.預習導學(xué)獨學(xué)
1.把下面這首詩(shī)用正楷字
書(shū)寫(xiě)在右邊格子里。
三國演義楊修
聰明楊德祖,
世代繼簪纓。
筆下龍蛇走,
胸中錦繡成。
開(kāi)談驚四座,
捷對冠群英。
身死因才誤,
非關(guān)欲退兵。
2.給課文中的詞語(yǔ)注音。
庖( )官 雞肋( ) 夏侯?lèi)?nbsp; ) 稟( )請 主簿( ) 大簏( )
恃( )才放曠( ) 分食訖( ) 伺( )察 譖( )害 叱( )退
麾( )軍 高阜( ) 拈( )弓 綽( )刀
3.解釋詞語(yǔ)和句子。
[班師]
[恃才放曠]
[數犯曹操之忌]
[植然其言]
[對答如流]
4.課文選自《 》,這一回的目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群學(xué)
1.齊讀或自由讀合學(xué)段落。
2.個(gè)人或小組內擬出六個(gè)插敘的故事的小標題,并用原文寫(xiě)出每件事情后曹操的反應。
教師示例:楊修雞肋傳令,曹操大怒斬楊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的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形象探究
仿照事例分析人物。
例句:①.行軍主薄楊修,見(jiàn)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軍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一個(gè)“便”字寫(xiě)出楊修自作主張的個(gè)性。)
②.曹操既殺楊修,佯怒夏侯?lèi),亦欲斬之。(“佯怒”二字?xiě)出曹操虛偽奸詐)
③我所寫(xiě)的句子:
我的分析:
三、拓展延伸
1.寫(xiě)對聯(lián),補充內容
寫(xiě)楊修
上聯(lián):聰慧機智知識淵博,可謂英才;下聯(lián):________目中無(wú)人,終嘗苦果。
寫(xiě)曹操
上聯(lián):深謀遠慮建霸業(yè);下聯(lián):嫉賢妒能_____________。
2.真實(shí)的曹操:默寫(xiě)出《龜雖壽》《觀(guān)滄!贰秾飘敻琛分械囊皇自(shī)歌。從詩(shī)中可以看出曹操與小說(shuō)中的不一樣的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默寫(xi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檢測達標
1.文化常識的積累。
庖官-- 主簿--
2.詞語(yǔ)解釋
(1)適庖官進(jìn)雞湯( ) (2)數犯曹操之忌( )
(3)人皆不曉其意( ) (4)丕如其意( )
(5)植然其言( ) (6)但曹有問(wèn)( )
3.歸納楊修和曹操的形象
楊修:
曹操:
五、我的收獲或心得(20字以上)
老師的心得:
論楊修
斯人世代繼簪纓,博學(xué)能文舌辯精。
心算幃籌屢次準,龍飛鳳舞墨毫行。
花園門(mén)闊阿瞞忌,一合酥分孟德驚。
身死并非雞肋禍,智高莫進(jìn)魏曹營(yíng)。
楊承財
[《楊修之死》導學(xué)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guān)文章:
3.《楊修之死》教案
5.《談中國詩(shī)》導學(xu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