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田子方教育子擊》譯文
田子方教育子擊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
《資治通鑒》,簡(jiǎn)稱(chēng)“通鑒”,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shū),共294卷,歷時(shí)19年告成。它以時(shí)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xiě)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26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shū)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原文:
子擊①出,遭②田子方③于道,下車(chē)伏謁④。子方不為禮⑤。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⑥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⑦驕人,則失去國;大夫而⑦驕人則失去家(16)。失其國⑧者未聞⑨有以國⑩待(11)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dòng)幸约掖咭。夫士貧賤,言不用(12),行不合(13),則納履(14)而去(15)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17)之。
、僮訐簦何何暮畹拈L(cháng)子,國君的繼承人。 ②遭:遭遇,遇到。 ③田子方:子擊的老師!驹敿氁(jiàn)下(擴展閱讀)】 ④伏謁(yè):行禮拜見(jiàn)。謁:拜見(jiàn),請見(jiàn)。 ⑤不為禮:不還禮。 ⑥亦:副詞,只是,不過(guò)⑦而:通“如”,如果。 ⑧國:國家⑨聞:聽(tīng)說(shuō)⑩國:國君,國王11.待:待遇,對待12.用:需要13.合:投契,融洽14.履(lǚ):鞋子15.去:離開(kāi)16.家:大夫的封地稱(chēng)“家”。 17.謝:道歉
翻譯:
魏國太子子擊出行,在路上遇見(jiàn)老師田子方,下車(chē)行禮拜見(jiàn)。田子方(卻)不還禮。子擊怒氣沖沖地對田子方說(shuō):“富貴的人能如果對人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呢?”田子方說(shuō):“只能是貧賤的人能對人驕傲,富貴的人怎么敢對人驕傲呢!國君如果對人驕傲,那么就要失去國家,大夫對人驕傲就將失去封地。失去他國家的人,沒(méi)有聽(tīng)說(shuō)有以國君的待遇對待他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沒(méi)有聽(tīng)說(shuō)有以大夫的待遇對待他的。貧賤的游士,說(shuō)的話(huà)不聽(tīng),行為不融洽,就穿上鞋子離去,到哪兒不能(成為)貧賤的人呢!”子擊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田子方教育子擊》譯文】相關(guān)文章:
《田子方教育子擊》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9
子擊謝罪原文及翻譯11-15
方孝孺《溪漁子傳》原文及譯文11-03
美麗的“田子庵”作文11-05
《華子岡》譯文及賞析12-07
樂(lè )羊子妻全文及譯文07-05
《吳子兵法》全文加譯文08-04
周公誡子原文及譯文賞析11-28
美麗的田子庵作文(3篇)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