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骚碰,毛片大片免费看,亚洲第一天堂,99re思思,色好看在线视频播放,久久成人免费大片,国产又爽又色在线观看

謀攻的原文和譯文

時(shí)間:2022-04-09 17:55:47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謀攻的原文和譯文

  原文:【謀攻第三】

  1.孫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溫,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3.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4.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軍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jìn)而謂之進(jìn),不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縻軍;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任,則軍士疑矣。三軍既惑且疑,則諸侯之難至矣。是謂亂軍引勝。

  5.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6.故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

  譯文:【謀攻第三】

  1.孫子說(shuō):戰爭的原則是:使敵人舉國降服是上策,用武力擊破敵國就次一等;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敗敵軍就次一等; 使敵人全旅降服是上策,擊破敵旅就次一等;使敵人全卒降服是上策,擊破敵卒就次一等;使敵人全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戰百勝,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過(guò)交戰就降服全體敵人,才是最高明的。

  2.所以,上等的軍事行動(dòng)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méi)有辦法的辦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輪車(chē),準備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碼得三個(gè)月。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碼又得三個(gè)月。如果將領(lǐng)難以擬制焦躁情緒,命令士兵象螞蟻一樣爬墻攻城, 盡管士兵死傷三分之一,而城池卻依然沒(méi)有攻下,這就是攻城帶來(lái)的災難。所以善用兵者,不通過(guò)打仗就使敵人屈服,不通過(guò)攻城就使敵城投降,摧毀敵國不需長(cháng)期作戰,一定要用“全勝”的策略爭勝于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這就是謀攻的方法。

  3.所以,在實(shí)際作戰中運用的原則是:我十倍于敵,就實(shí)施圍殲,五倍于敵就實(shí)施進(jìn)攻,兩倍于敵就要努力戰勝敵軍,勢均力敵則設法分散各個(gè)擊破之。兵力弱于敵人,就避免作戰。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會(huì )成為強大敵人的俘虜。

  4.將帥,國家之輔助也。輔助之謀縝密周詳,則國家必然強大,輔助之謀疏漏失當,則國家必然衰弱。所以,國君對軍隊的危害有三種:不知道軍隊不可以前進(jìn)而下令前進(jìn),不知道軍隊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這叫做束縛軍隊;不知道軍隊的戰守之事、內部事務(wù)而同理三軍之政,將士們會(huì )無(wú)所適從;不知道軍隊戰略戰術(shù)的權宜變化,卻干預軍隊的指揮,將士就會(huì )疑慮。軍隊既無(wú)所適從,又疑慮重重,諸侯就會(huì )趁機興兵作難。這就是自亂其軍,坐失勝機。

  5.所以,預見(jiàn)勝利有五個(gè)方面:能準確判斷仗能打或不能打的,勝;知道根據敵我雙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對策者,勝;全國上下,全軍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協(xié)力的,勝;以有充分準備來(lái)對付毫無(wú)準備的,勝;主將精通軍事、精于權變,君主又不加干預的,勝。以上就是預見(jiàn)勝利的方法。

  6.所以說(shuō):了解敵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戰斗都不會(huì )有危險;不了解對方但了解自己,勝負的機率各半;既不了解對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戰必敗。

【謀攻的原文和譯文】相關(guān)文章:

謀攻的原文及譯文03-21

高三語(yǔ)文《謀攻》教案08-25

葉公好龍的原文和譯文09-28

《愛(ài)蓮說(shuō)》原文和譯文02-02

《人琴俱亡》原文和譯文10-17

《秋水》原文和譯文11-17

師說(shuō)原文和譯文06-12

《水經(jīng)》原文和譯文09-09

《蘇武傳》原文和譯文10-17

《登高》原文和譯文及賞析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