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司馬光》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在日常過(guò)程學(xué)習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駢儷對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詩(shī)、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司馬光》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品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ài)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shū),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méi)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此句被選為人教版小學(xué)三年級語(yǔ)文上冊第24課《司馬光》。)
作品注釋
1、生:長(cháng),長(cháng)到。
2、凜然:穩重的樣子。
3、如:像。
4、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歲。
5、聞:聽(tīng)。
6、《左氏春秋》:是左丘明給《春秋》作注的一部史書(shū)。
7、之:它,文中指《左氏春秋》。
8、退:回去。
9、了:清楚。
10、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11、自是:從此。
12、釋?zhuān)悍畔隆?/p>
13、至:甚至。
14、戲:玩耍。
15、甕wèng:一種口小腹大的盛器,大缸。登甕:站在大缸上。
16、足跌:失足。
17、沒(méi):沉沒(méi)。
18、皆:全,都。
19、去:離開(kāi)。
20、迸:水涌出。
作品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shí),已經(jīng)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并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tīng)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來(lái)講給家人聽(tīng)。從此對《左氏春秋》愛(ài)不釋手,甚至忘記饑渴和冷熱。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個(gè)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méi),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kāi)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故事介紹
司馬光七歲的時(shí)候穩重的就像一個(gè)大人,聽(tīng)到老師講解《左氏春秋》,非常喜愛(ài),放學(xué)之后又為家人講他所學(xué)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手里放不下書(shū)本,甚至到了忘記了饑渴,冷熱的程度。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們在后院里玩耍,有個(gè)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孩子們一見(jiàn)出了事,放棄他都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涌出來(lái),小孩也得救了。
作品背景
司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11月17日),當時(shí),他的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于是便給他取名 “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后來(lái)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yù)。
司馬光字君實(shí),陜川夏縣人。父親名字叫司馬池,任天章閣待制(宋代官名)司馬光深受其父影響,自幼便聰敏好學(xué)。據史書(shū)記載,司馬光非常喜歡讀《左傳》,常常"手不釋書(shū),至不知饑渴寒暑"。七歲時(shí),他便能夠熟練地背誦《左傳》,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歷史梗概講述得清清楚楚,可見(jiàn)他自幼便對歷史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
此外,還有一件事使小司馬光聞名滿(mǎn)九州,這就是流傳至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汴京、洛陽(yáng)的人將這件事用圖畫(huà)記載下來(lái),廣為流傳。司馬光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ài)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shū),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méi)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人物介紹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shí),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chēng)涑水先生。寶元二年進(jìn)士,官至左仆射兼門(mén)下侍郎。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是北宋著(zhù)名的史學(xué)家,主持編撰了大型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著(zhù)有《司馬文正公集》等。其詞僅存三首。
【《司馬光》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相關(guān)文章:
《勸學(xué)》原文翻譯及注釋07-28
勸學(xué)的原文、翻譯及注釋02-25
文言文《答謝中書(shū)書(shū)》原文翻譯及注釋08-05
《方山子傳》蘇軾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10-21
《嚴先生祠堂記》范仲淹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08
《蜀中有杜處士》蘇軾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6-08
《段太尉逸事?tīng)睢妨谠难晕脑淖⑨尫g06-08
蜀道難原文、翻譯注釋及文言文賞析07-22